运城日报 黄河晨报 运城新闻网 官方发布平台
市区学苑路立交桥涵洞车来车往,市民呼吁——
保障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安全
黄河晨报讯(记者 樊朋展 刘凯华)5月22日,市民刘先生致电晨报热线2233666反映,称市区学苑路立交桥桥下的涵洞整天车来车往,而且光线不好。白天通过涵洞时,行人常常会遇到飞驰而过的车辆,非常危险。
刘先生家住市区学苑花都,在凤凰小区附近上班。因为是步行上下班,刘先生几乎每天都要从学苑路立交桥下走过。
“学苑路立交桥上是不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,所以我每天都走桥下的涵洞。”刘先生说,前几天,在通过立交桥涵洞时,由于洞内的光线较暗,他差一点儿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撞到。
刘先生告诉记者,自从上次险些被撞后,他已经不走涵洞了,而是选择了他认为相对安全的桥上。
“虽说桥上面也危险,但是最起码光线很好,我感觉桥上还相对安全一些。”刘先生说。
当天上午,记者来到学苑路立交桥的涵洞发现,在禹西路通往涵洞的入口处,有两个竖立的档杆分别位列涵洞的两侧。在入口处的中间,隐隐约约能看见5个用混凝土浇灌的竖立档杆的插口。整个桥洞有六七十米,洞内的光线有些暗。通过桥洞的车辆络绎不绝,但很少能看到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。
关于该路段如何行走的问题,记者联系了市城投公司。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,这涵洞设立之初就是为非机动车和行人设计的。涵洞内有照明设施,但只在夜间开启。至于有那么多的机动车从该涵洞通过,他们也接到过很多投诉。同时,他们也采取过很多措施,都无济于事。
“每次接到市民投诉后,我们就前往路口设立档杆。可没过多久,档杆就被破坏。”该工作人员说,现在他们也为如何治理禁止车辆通行涵洞而苦恼。
“仅靠我们一个部门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,在此,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该路段的管理。”该工作人员说。同时,他也呼吁市民要爱护公物,不要随意破坏档杆。
扫描二维码,或在应用市场搜索“运城新闻”即可下载《黄河晨报》客户端——“运城新闻”
智能手机全线覆盖 24小时滚动更新
黄河晨报新闻客户端
“运城新闻”是《黄河晨报》编辑部为新生代读者量身打造的随身新闻源,精选黄河晨报最新鲜的时政新闻、运城本地新闻、民生资讯、文化、娱乐、体育、户外等报道。智能手机全线覆盖,24小时滚动更新,欢迎各界朋友下载。
如果您觉得资讯不错,请别吝惜在左下角点个赞哦~
如果你需要新闻爆料或者投稿,致电晨报热线:2233366 或 登录晨报客户端使用爆料功能
版权说明
本公众微信之发布内容欢迎微友在朋友圈分享,其他微信公众平台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,经授权者使用时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运城新闻网;微信号 sxycxww” 字样。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有认为本公众微信内容发生侵权,请电联0359-2233273。
本期责编
:张军娜
运城网信备案号 A00049
标签: 新闻滚动客户端
评论列表
安全一些。”刘先生说。 当天上午,记者来到学苑路立交桥的涵洞发现,在禹西路通往涵洞的入口处,有两个竖立的档杆分别位列涵洞的两侧。在入口处的中间,隐隐约约能看见5个用混凝土浇灌的竖立档杆的插口。整个桥洞有六七十米,洞内的光线有些暗。通过桥洞的车辆络
些被撞后,他已经不走涵洞了,而是选择了他认为相对安全的桥上。 “虽说桥上面也危险,但是最起码光线很好,我感觉桥上还相对安全一些。”刘先生说。 当天上午,记者来到学苑路立交桥的涵洞发现,在禹西路通往涵洞的入
或 登录晨报客户端使用爆料功能 版权说明 本公众微信之发布内容欢迎微友在朋友圈分享,其他微信公众平台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,经授权者使用时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运城新闻网;微信号 sxycxww” 字样
立的档杆分别位列涵洞的两侧。在入口处的中间,隐隐约约能看见5个用混凝土浇灌的竖立档杆的插口。整个桥洞有六七十米,洞内的光线有些暗。通过桥洞的车辆络绎不绝,但很少能看到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。 关于该路段如何行走的问题,记者联系了市城投公司。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,这涵洞设立之初就是为非
扫描二维码,或在应用市场搜索“运城新闻”即可下载《黄河晨报》客户端——“运城新闻” 智能手机全线覆盖 24小时滚动更新 黄河晨报新闻客户端 “运城新闻”是《黄河晨报》编辑部为新生代读